
一、行業概述
作為清潔能源之一,太陽能光伏發電場近幾年裝機容量快速增長。8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7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7.4億千瓦,同比增長11.5%。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42.9%;風電裝機容量約3.9億千瓦,同比增長14.3%。光伏發電一般分為集中式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地面電站一般占地面積大,一般處于比較偏僻的地區或者山區,分布式光伏發電一般處于城市或者工業園區采用閑置的屋頂或者農業大棚屋頂、魚塘等地。
能如意新能源光伏發電監控運維系統是一套基于能源互聯網技術的平臺管理系統。利用云平臺和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光伏電站全站的數據監控和運維管理,產品適應于單一電站或者多電站的集中管理。系統包括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監控、移動監控、移動運維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監控管理。
二、行業問題和挑戰
分布式電站規模小,位置分散,管理成本高.
傳統監控系統功能單一,運維效率低.
傳統集控平臺投入大,維護成本高.
缺乏分布式電站電量分析功能,無精細化管理數據支撐。
數據管理問題:運行監測數據長期停止刷新未被發現。
網絡管理問題: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網絡不能正常工作,包括網絡線路損壞、網絡信號長期受干擾、網絡設備掉電、網絡設備損壞等,運行監測不能工作但未及時發現。
設備故障發現問題:地理位置分散、所在位置不易維護或到達困難,導致光伏發電設備和變配電設備的損壞未得到及時發現和維修。
設備狀況監管問題:光伏發電設備維護與檢修監管困難,不易及時了解運行和檢修情況。
設備運維管理問題:設備運行與運維檢修人員物理分散,或有可能來自于多個公司,相互協作較弱。
三、解決方案概述
- 1). 解決大量(liang)分布式光伏項(xiang)目集中部署的(de)快速應用
- 2). 解決分布式光伏項目市場大量需求時公司提供運維服務模式的產品需求
- 3). 滿足多場站、多用戶應用
- 4). 滿足用戶多級管理權限需求
- 5). 滿足分布式項目的有線/無線接入
- 6). 滿足用戶自定義接線圖(現場圖)的需求
- 7). 滿足大量數據接入的需求
- 8). 滿足單獨部署和云部署的需求
- 9). 滿足用戶APP應用的需求
- 10). 滿足在線修改接入數據的需求
- 11). 滿足大數據存儲和分析的需求
四、關鍵功能和特性
- 邊緣端數據采集:將數據的存儲、傳輸、計算和安全交給邊緣節點來處理,大量實時的需要交互的計算將在邊緣節點完成。
- 多項目管理:系統支持多個項目接入,統一管理。
- 項目總覽:項目總覽功能以地圖為基礎,在地圖上標識每個項目的坐標位置,在地圖上可以直觀了解每個站點運行的基本數據。
- 逆變器運行監控:進入單一逆變器監控界面中可以直觀的了解該設備的運行參數和關鍵指標數據,可以從設備狀態、設備運行數據、設備報警信息、設備關鍵指標、設備運維信息等多個維度查看當前設備的運行狀態。
- 系統報警管理:通過對設備運行數據的分析,設定設備運行的報警參數,當設備運行情況出現異常時系統自動推出報警信息,并以聲光報警加移動端推送的方式通知設備運維人員,達到需要維護或者維修程度時直接生成維修維護工單推送給對應的運維人員。
- 歷史趨勢分析:通過運行分析工具,可以實現對設備運行數據的同比、環比、自由對比。
- 運行分析功能:通過設備分析工具可以實現多設備關鍵參數的橫向對比,可以了解設備的運行效率比較;實現設備各個指標之間的相關行分析工具可以了解設備參數之間的影響。
- 設備健康預警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不新增傳感器測點,對新能源設備運維數據、環境預測數據進行收集、存儲和深度挖掘,建立預警算法,實現新能源設備健康隱患的提前報警。減少發電損失通過健康管理平臺與客戶生產管理系統打通,實現工單的閉環管理,幫助客戶實現從被動的故障后維護向主動預防性維護的轉變。
- 數據質量月報表:每月一張數據質量表,對于月中每日給出一個數據質量評估分。根據數據質量評估分進行顏色映射,迅速發現有異常的數據。
- 智能運維模塊:通過智能模塊可以對電站的運行情況進行巡檢和報修工作,出現問題生成維修工單,運維人員通過智能維修的工單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到現場進行維修工作,通過智能運維模塊也可以讓管理者及時了解維修進度和維修效果,督促維修人員準確、及時、高效的解決問題。
- 移動APP子系統:移動終端子系統實現實時數據、統計數據和重要事件信息對外單向發布。集團相關人員通過該子系統隨時隨地了解各子站的運行狀況。移動終端子系統位于信息管理網絡(III區),配置1臺移動終端服務器。信息管理網絡與公網之間使用防火墻隔離,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如果是分布式電站系統運行在互聯網平臺上則可以直接接入移動端。
五、方案價值體現
可多維度、多方式監測電站運行情況,加強用戶對電站運行情況掌控;
降低運維成本,提高運維效率;
提供設備運行情況智能報警,提升電站發電量;
PC、大屏、手機等多種訪問方式,實現電站可視可管可控。
六、項目案例